【TZ-WY1】山東天澤環境廠家海納百川,盡攬風流創無止境,鑫為動力。
山區 GNSS 大壩位移監測布設位置選擇需結合大壩結構特性、山區地形條件及監測目標,確保全面捕捉大壩位移變化。首先,壩體關鍵部位是核心布設區域,壩頂應沿軸線均勻布設監測點,間距控制在 50-100 米,重點覆蓋壩頂中心線及兩側邊緣,監測壩體整體水平與垂直位移;壩坡需按高程分層布設,每 10-20 米高程設置 1 排監測點,優先布設在壩坡變坡處、防滲體頂部等易發生變形的位置,同時在壩坡中部和底部各增設 1-2 個監測點,形成縱向監測鏈。其次,壩基與壩肩區域不可忽視,壩基趾部、兩岸壩肩的基巖露頭處需布設監測點,尤其在山區地質構造復雜地段,如斷層帶、節理發育區附近,需加密監測點,監測壩基沉降及壩肩巖體滑動情況。再者,庫區周邊及山體也需考慮,在大壩上游庫區兩岸的滑坡體、崩塌體上布設監測點,避免庫區蓄水引發的山體位移影響大壩安全;同時在大壩下游 500 米范圍內的穩定基巖上設置基準站,確保基準站不受大壩位移影響,為壩體監測點提供可靠的坐標參考。選址時還需避開山區的信號遮擋區域,如茂密樹林、陡峭崖壁下方,優先選擇視野開闊、無高大障礙物的位置,保證 GNSS 信號穩定接收。
